帽天山距昆明56,距玉溪市87,距澄江县城6。整个化石埋藏带呈蛇状蜒蜒达20,宽45,埋藏深度达50以上。现圈定的保护面积为18,其中核心区保护面积122。到目前为止,共发现化石点30余处,采集化石3万余块,科学鉴定认为有40个门类,100多个种的古生物化石,涵盖了现代生物的各个门类,还发现多种过去曾大量存在现已灭绝的动物新种,已超出现有动物分类体系,只能冠之以发掘地名来命名,如抚仙湖虫、帽天山虫、云南虫、昆明虫和跨马虫等,尤以可喜的是近在玉溪与昆明交界的滇池海口又出现了地球上古老的脊柱动物――海口鱼,其结构和功能较云南虫还复杂,是世界上发现的化石动物中特异门类多、埋藏保存、外型精美、品质良,属稀世珍宝级的动物化石。科学研究认为它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人类这一重要生命进化树和生物演化链上的鼻祖。
历史文化
帽天山距抚仙湖6公里。1984年,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专家侯先光先生在此挖到一块寒武纪早期的无脊椎动物化石,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而揭开了澄江古生物化石群的秘密,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为世界科学界研究生命之起源、无脊椎动物的演化及人类的起源演化提供了的重要的科学依据。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公诸于世后,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云南地质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馆等著名的科研机构的一批地质古生物学家,组成了课题组,多次赶赴帽天山,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考察和发掘。瑞典、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的古生物学家,也对澄江古生物化石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远万里来到澄江,与中国的古生物学家合作研究。据考证,澄江古生物化石群把5.3亿年前生活的各类海生动物栩栩如生地保存下来,成为稀世珍宝,了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一个空白,为揭开寒武纪早期动物爆发性出现的奥秘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科学依据,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重要的补充,地球生命在“渐变”过程中也有“突变”。澄江古生物化石群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今世界古生物圣地,1991年4月23日,颇具世界影响力的美国《纽约时报》在一版刊发长篇报道说:“中国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是本世纪’晾人的发现之一。”
风土人情
2004年9月5日,温总理批示:保护澄江化石群,保护世界化石宝库,保护这个极具科学价值的自然遗产
--------------------------------------------------------------------------------------
开放:0:00-23:30
-------------------------------------------------------------------------------------- |